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分享到: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DIY专题 > 戒淫书籍 > 【母亲节特推】季羡林老先生寻梦……

【母亲节特推】季羡林老先生寻梦……

2016-11-24 00:16| 作者:admin | 来源:admin | 阅读:0次 |
寻梦季羡林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在发亮。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想到把这些梦的碎片捉起来凑成一个整个的时候,连碎片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亲依稀的面影……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当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

寻梦

季羡林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在发亮。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想到把这些梦的碎片捉起来凑成一个整个的时候,连碎片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亲依稀的面影……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当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我是在什么地方呢?这连我自己也有点弄不清楚。最初我觉得自己是在现在住的屋子里。母亲就这样一推屋角上的小门,走了进来。橘黄色的电灯罩的穗子就罩在母亲头上。于是我又想了开去,想到哥廷根的全城:我每天去上课走过的两旁有惊人的粗的橡树的古旧的城墙,斑驳陆离的灰黑色的老教堂,教堂顶上的高得有点古怪的尖塔,尖塔上面的晴空。

然而,我的眼前一闪,立刻闪出一片芦苇,芦苇的稀薄处还隐隐约约地射出了水的请光。这是故乡里屋后面的大苇坑。于是我立刻觉到,不但我自己是在这苇坑的边上,连母亲的面影也是在这苇坑的边上向我走来了。我又想到,当我童年还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每个夏天的早晨,天还没亮,我就起来,沿了这苇坑走去,很小心地向水里面看着。当我看到暗黑的水面下有什么东西在发着白亮的时候,我伸下手去一摸,是一只白而且大的鸭蛋。我写不出当时快乐的心情。这时再抬头看,往往可以看到对岸空地里的大杨树顶上正有一抹淡红的朝阳——两年前的一个秋天,母亲就静卧在这杨树的下面,永远地,永远地。现在又在靠近杨树的坑旁看到她生前八年没见面的儿子了。
但随了这苇坑闪出的却是一枝白色灯笼似的小花,而且就在母亲的手里。我真想不出故乡里什么地方有过这样的花。我终于又想了回来,想到哥廷根,想到现在住的屋子,屋子正中的桌子上两天前房东曾给摆上这样一瓶花。那么,母亲毕竟是到哥廷根来过了,梦里的我也毕竟在哥廷根见过母亲了。

想来想去,眼前的影子渐渐乱了起来。教堂尖塔的影子套上了故乡的大苇坑,在这不远的后面又现出一朵朵灯笼似的白花,在这一些的前面若隐若现的是母亲的面影。我终于也不知道究竟在什么地方看到母亲了。我努力压住思绪,使自己的心静了下来,窗外立刻传来潺潺的雨声,枕上也觉得微微有寒意。我起来拉开窗幔,一缕清光透进来。我向外怅望,希望发现母亲的足踪。但看到的却是每天看到的那一排窗户,现在都沉在静寂中,里面的梦该是甜蜜的吧!

但我的梦却早飞得连影都没有了;只在心头有一线白色的微痕,蜿蜒出去,从这异域的小城一直到故乡大杨树下母亲的墓边;还在暗暗地替母亲担着心:这样的雨夜怎能跋涉这样长的路来看自己的儿子呢?此外,眼前只是一片空,什么东西也看不到了。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我的母亲是春天 

宗璞

在我们家里,母亲是至高无上的守护神.日常生活全是母亲料理.三餐茶饭,四季衣裳,孩子的教养,亲友的联系,需要多少精神!我自幼多病,常和病魔作斗争.能够不断战胜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我有母亲.如果没有母亲,很难想象我会活下来.在昆明时严重贫血,上纪念周站着站着就晕倒.后来索性染上肺结核休学在家.当时的治法是一天吃五个鸡蛋,晒太阳半小时.母亲特地把我的床安排到有阳光的地方,不论多忙,这半小时必在我身边,一分钟不能少.我曾由于各种原因多次发高烧,除延医服药外,母亲费尽精神护理.用小匙喂水,用凉手巾覆在额上,有一次高烧昏迷中,觉得像是在一个狄窄的洞中穿行,挤不过去,我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一抓到母亲的手,立刻知道我是在家里,我是平安的.后来我经历名目繁多的手术,人赠雅号“挨千刀的”.在挨千刀的过程中,也是母亲,一次又一次陪我奔走医院,医院的人总以为是我陪母亲,其实是母亲陪我.我过了四十岁,还是觉得睡在母亲身边最心安.

母亲的爱护,许多细微曲折处是说不完、也无法全捕捉到的.也就是有这些细微曲折才形成一个家.这人家处处都是活的,每一寸墙壁,每一寸窗帘都是活的.小学时曾以“我的家庭”为题作文,我写出这样的警句:“一个家,没有母亲是不行的.母亲是春天,是太阳.至于有没有父亲,”作业在开家长会时展览,父亲去看了.回来向母亲描述,对自己的地位似并不在意,以后也并不努力增加自己的重要性,只顾沉浸在他的哲学世界中.

在父母那时代,先生小心做学问,太太操劳家务,使无后顾之忧,是常见的.不过父母亲特别典型.他们真像一个人分成两半,一半主做学问,一半主理家事,左右合契,毫发无间.应该说,他们完成了上帝的愿望.

母亲对父亲的关心真是无微不至,父亲对母亲的依赖也是到了极点.我们的堂姑父张岱年先生说,“冯先生做学问的条件没有人比得上.冯先生一辈子没有买过菜”.细想起来,在昆明乡下时,有一阵子母亲身体不好,父亲带我们去赶过街子,不过次数有限.他的生活基本上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旧时有一付对联:“自古庖厨君子远,从来中馈淑人宜”,放在我家正合适.母亲为一家人真操碎了心,在没有什么东西的情况下,变着法子让大家吃好.她向同院的外国邻居的厨师学烤面包,用土豆作引子,土豆发酵后力量很大,能“嘭”的一声,顶开瓶塞,声震屋瓦.在昆明时一次父亲患斑疹伤寒,这是当时西南联大一位校医郑大夫诊断出的病,治法是不吃饭,只喝流质,每小时一次,几天后改食半流质.母亲用里脊肉和猪肝做汤,自己擀面条,擀薄切细,下在汤里.有人见了说,就是吃冯太太做的饭,病也会好.(有删节) 

赏析

在我们的记忆中,母亲好像总是忙忙碌碌,唠唠叨叨,母亲做的事总是琐屑细碎的.在宗璞的笔下,母亲的一针一线、一衣一食,都显得温暖绵长.宗璞不愧为大家,她善于捕捉细节,于日常生活中勾勒出最真实的母亲.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但母亲的爱就如涓涓细流,温暖了每一个平凡的日子.让我们也像宗璞一样记住那些细节、那些片段吧,留予他年说梦痕,一花一木耐温存.

关键词:
网友评论
戒淫书籍

版权说明

1、《【母亲节特推】季羡林老先生寻梦……》一文由本站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网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